-
欲定价68元一杯的茉酸奶:贵过喜茶奈雪,半年疯狂开店900家
2023年是茉酸奶疯狂扩张的一年。茉酸奶自4月开始大幅发力,2023年至今已经开出了905家门店,门店总量有1238家。茉酸奶联合创始人顾豪此前表示,预估到年底门店会有1300-1600家店。 -
喧闹的「人形机器人」:距蓝海产业还有多远?
当国内一众厂商还在内卷于大模型,争先恐后布局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时,资本市场已经“前瞻性”地将聚光灯打向了机器人领域,“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打造的“具身智能”将成为新蓝海的观点,开始在市场... -
最热暑期 带娃涌入39度的北京看医生
过去几年,包括北京儿童医院在内的多家北京儿科医疗机构致力于推动儿科分级诊疗,今年暑期,这些行动的成效将迎来检验。 -
「软件定义汽车」浪潮之下 车载智能计算平台迈向何方?
目前中高端汽车的软件代码超过 1.5 亿行,软件占汽车生产总成本约 10%,相信随着更多软件、算法、应用的部署,软件占总成本将逐步提高,甚至超过总车成本 50%。 -
复盘WAIC:人工智能产业的十大关键词
随着我国算力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成本不断下降,人工智能将被广泛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加速能源变革技术的创新。 -
AI芯片封堵再加剧,国内算力需求寻路
算力需求暴增下,供给背后的国产GPU自研以及软件创新,都将是中国厂商亦步亦趋要解决的问题。 -
2天发了10余款,百模大战开打了
与3、4月份人们充满期待的科幻想象相比,当下做大模型的人,关注的话题更接近现实。他们发现,数据是难题,算力也是难题,大模型这条路,前景美好但现实艰难。 -
直播间换角:虚拟人替代真人主播,MCN机构称更划算
用虚拟人“干掉”真人主播,是成本效率的考虑,也是直播行业激烈竞争下所做出的选择。 -
北京马驹桥零工市场降薪了
在马驹桥自发形成的人力市场承担着京冀两地物流和工厂的主要劳动力输出任务。沿街依次排开的劳务公司、小餐馆、便利店、日租房,依赖于零工们的滋养。他们构成了北京六环边缘独特的生态体系。 -
合资车企破局电动化的妙招?合资自主重出江湖
伴随新能源汽车的深入发展,一直被指责“动作缓慢”的合资企业,又一次集体将目光聚焦到了合资自主。一个新的合资自主时代已然来临。对合资企业而言,大力发展合资自主既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无异于又一次豪赌。 -
医院陪护账本:千万标的谁来买单?
为了盈利,中标公司需要在一年内把几百万元的管理费成本收回来,因此一些医院不断上涨的管理费成本最终还是由护工费的价格转嫁到患者身上。 -
阿里京东重拾价格「武器化」
两大电商巨头创始人针对当下电商行业竞争、以及外部宏观环境变化,不约而同给出了同一个解决方案:必须重拾价格“武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