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杀死」了国产机器人
国产机器人难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固然有技术、功能等问题存在,但更要命的,是大众尚未形成对机器人足够包容、接受的价值体系。 -
索尼能否跨越「百年周期」
时光荏苒,当上一条关于“索尼大法好”的搜索热度还停留在2016年时,索尼粉们也不得不承认:索尼真的老了,它和多数老牌企业一样,慢慢变为情怀被储存在极客们的记忆里。 -
拆解红星美凯龙:不卖家具,卖什么?
即便光环再多,也只是包装上的华丽,红星美凯龙却仍然没能逃开过去的经营逻辑,卖牌子。对于消费者来说,商场的服务体验是升级了,但却只停留在“逛”的层面上,本质上仍然是对市场剩余存量的争夺。 -
从阿里到极兔:中国企业出海新思路
在发展中市场大展拳脚,正在成为当下大多数企业在出海中的共识,无论是社交、游戏,又或是电商,在国内市场验证过打法闭环的中国企业都已经站在了时代的前列。 -
除了情怀,网易云音乐还有什么底牌?
前有歌单变灰的版权风波,后有“网抑云”的品牌异化,挂牌港交所,借着元宇宙的风口,给网易云音乐的社区哲学和商业逻辑提出了新的挑战。 -
数字文博,来得静悄悄
提到“旅游”,人潮汹涌、路途奔波、景区名不副实,是被大众广泛提及的各种标签。然而,在新技术来临的当下,旅游行业本身正在经历一场革新。 -
我做声音主播的日子:从安慰自己到帮助他人
对于主播而言,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情绪,在释放自我的同时,也会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满足,持续地滋养对方。 -
星巴克走向「分水岭」
以咖啡为中轴,星巴克的多元化一直在进行:生产出许多走俏的品牌周边;紧抓联名热潮,涉及生活用品、鞋服、美妆、节日礼盒等。但换个角度来思考,这是否也意味着,星巴克咖啡所笃定的主营业务(卖咖啡)开始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