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女孩打假成功:食品信任危机,到了直面真相,改变的时候
啤酒节本来应该是青岛能做出品牌效应的城市名片,却被不良商家演绎为另一种短视的狂欢,希望德国女孩打假青岛啤酒成为一个契机,把国人的信任重新捡起来。 -
中国无人机出口管制,科技向善、大国担当
之所以中国处于大反攻阶段,其实从无人机管制就能看出来,中国是无人机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而其他的部分进口国家又是经济体量比较高的国家,因此对中国无人机的需求也高,进口量高。 -
外商投资猛跌16%,印度大招在后头,中国企业还有坑要踩
在印度市场做生意,是去是留,中国手机厂商要有更多布局与策略了,从目前来看注定还有很多坑要踩,如何解开印度投资的死局考验中资企业的智慧。 -
电池或纳入年检,公务用车替换新能源:新一轮淘汰赛要来了
检查电池使很多车企的成本与风险都将直线上升,因为电池短板的问题是遮不住了,电池的更换与维修成本,叠加汽车的价格战,对很多车企来说,是扛不住的,这也将因此推动一轮洗牌。 -
高温放大短板,新能源车一步步丧失优势,淘汰油车变难了
伴随着新能源车的创新陷入瓶颈,这个夏天的高温又撕开新能源汽车的遮羞布,新能源车相对燃油车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
大疆也要求全款发货?中国企业改变规则,印度套路越来越难走了
现在从大疆、比亚迪再到富士康,对印度的小心谨慎,或将引发国际更多企业的警惕与效仿,对于印度任何企业的订单,全款发货或成与印度做生意的通行规则与共识。 -
愿支付80%预付款,印度想挽回信誉,比亚迪要有危机感
一个在印度崛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国产厂商不是好事,考虑到印度市场的特殊性,要懂的制定自己的商业规则与策略,要有危机感以及最坏情况下的退路。 -
价格战下二手车92%亏损,关闭潮近了
从92%的二手车亏损的趋势来看,新车价格战还没推动淘汰赛,二手车行业还有一段难熬的周期,当前二手车价格已经卷到了极致,行业的毛利率越打越低,压价清仓成主旋律。 -
比亚迪投70亿在印度建厂
比亚迪现在急着在印度投资建厂,可能有点过于心急,王传福可能也低估了印度。擅长空手套白狼的富士康在印度都捞不着好处直接退出芯片项目,老实人比亚迪在印度面临的状况无疑让人更为忧心。 -
比亚迪要全款发货,富士康退出,各国网友讨伐:印度开始担心了
从富士康退出、比亚迪要求全款发货引发的国际舆论以及截至2023年3月,印度仅仅迎来了一家新的外资企业的现实来看,目前印度的商誉正处于空前的历史低点。 -
广汽三菱停产裁员:长沙汽车产业链出了什么问题?
长沙汽车工业一波三折,这背后有中部二线城市在投融资方面的局限,也有汽车产业在长沙的配套不足等问题,汽车子公司落地长沙,缺少研发部门、集团总部等企业核心,导致本地的研发能力差,综合竞争力不足。 -
国产消暑产品欧洲暴涨300%,美媒:全球制造业中心仍在中国
在最热夏天,中国国产降温消暑八件套再度畅销欧洲,订单排满,快速按需定制,跑遍全球,这是中国制造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铸就的。 -
国产消暑八件套暴涨641%:最热夏天,中国制造拯救欧洲
中国的制造业可以利用高水平的集群经济或集群生态系统。在当下的降暑八件套比如的生产也同样如此。 -
丰田固态电池10分钟充满,重量成本减半:中国厂商该重视了
对于大厂来说,如果在固态电池领域,国内没有抢到先机,在固态电池的供应链环节或将受制于人,国内建立起来的电车优势可能要被打掉一部分。 -
罕见裁员背后:小米雷军在印度的信心或已动摇
裁员是当下小米无法破局又纠结心态的一种写照,对于投资印度的前景与希望已经动摇了,对于印度的无理执法,小米深知光靠小米自己完成维权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减少投资,逐渐收回资本,这才是正途。 -
价格跌破200元没人买:套娃收费背后,国产电视作法自毙
如今智能电视的模式本质是反潮流,反人性的,在用户与内容之间设置种种障碍,设置繁琐的步骤,让用户看各种广告,并且针对优质内容设置会员费,其中的每一步,都会让一批用户流失。 -
上海学区房失守,从近15万跌到 10 万:马云预测恐成真
从2022年之后,全中国的幼儿园资源、中小学资源已经不再紧缺,甚至在大幅增加,学区房在这种大趋势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下行趋势以及大跌趋势是无可阻挡的。